使命:让关爱遍及众生!  价值观:慈善、真诚、洁净、朴素!

首页 >> 素食资讯 >>国外素食 >> 气候变化导致人类的饮食结构转向素食
详细内容

气候变化导致人类的饮食结构转向素食

气候变化导致人类的饮食结构转向素食
2012-11-20 作者:赵斌 来源:光明网 
 


[提要]国际农业研究咨询组织(CGIAR)本周三发表《气候变化与粮食系统》报告称,粮食生产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人造温室气体的19~29%,而之前这个比例为14%。从开荒转化为农业生产用地来说,就是一个土壤碳库的直接释放过程。这份报告提倡人类饮食结构从肉食转向素食,这将有助于减少碳的排放。
国际农业研究咨询组织(CGIAR)本周三发表《气候变化与粮食系统》报告称,粮食生产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人造温室气体的19~29%,而之前这个比例为14%。该组织另一份报告《调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指出,在今后数十年内,气候的变化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三大农作物玉米、小麦和稻米的产量减少,这将迫使一些农场主改为生产更多耐热、耐涝或耐寒的作物[1]。
该组织撰写这份报告,宣称是对开荒、肥料生产和农产品运输等整个粮食生产活动进行系统研究后得出的,认为粮食生产链的每一步,从种植、耕作到烹调都有贡献,并提倡人类饮食结构从肉食转向素食,这将有助于减少碳的排放,因为种植供牛、猪、羊吃的饲料所需要的土地及排放的温室气体,远远高于种植供人类消费的农作物。我认为这份报告更加全面地估算了粮食生产过程对碳排放的实际贡献。
从开荒转化为农业生产用地来说,就是一个土壤碳库的直接释放过程。根据本月上旬发表在PNAS上的一篇文章《土壤中捕获碳会再次释放到大气中》[2],土壤中被埋藏的碳,大约有50%在500年之内会重新释放到大气层。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这一过程加快,因为气候变化能够加速土壤分解的速度,进而加速碳的释放。由于农业土地的转化,早期存储于土壤和植物中的碳已有大约一半释放到大气层中。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计算了过去6000年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2000年)比利时Dijle河沿岸土壤所捕获的碳量,以及由土壤再次释放到大气层中的碳量,得出结论:自工业革命以来的150年间所发生的农业耕地转化,是历史上造成全球土壤侵蚀的最主要原因。
在生态学中,是鲜有定律的。1941年林德曼对一个湖泊进行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后发现,生物量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按食物链的顺序在不同营养级上转移时,有稳定的数量级比例关系,通常后一级生物量只等于或者小于生物量的1/10。后来,这种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被称为“十分之一定律”。再后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各类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化效率差别是很大的,其变化范围通常在4.5%~20%之间,其中陆地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会比海洋生态系统更低。虽然如此,但是这个数量规律作为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的一个经验值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谈素食对农业生产减排的意义就非常容易说清楚了。首先,要提供给人类相等热量的食物,动物食品的生产与植物食品相比至少要多消耗10倍的土地用于种植饲料,如果是肉食动物,这个量还要高更多。其次,动物食品一般需要经过更多环节,更长时间的烹调过程,其中多耗费的燃料也是非常可观的。再者,动物饲养一般会额外增加许多棚舍,这也是会大量占用土地的,这些土地就转化成毫无生产能力的养殖厂。因此,提倡人类饮食结构从肉食转向素食至少在碳减排上是非常有道理的。
关于多吃素食的其他好处,这里不想展开。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们未来饮食结构不得不转向素食。气候变化可能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中的热、水、光等环境状况发生变化,影响作物布局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粮食的总体生产能力可能会不升反降。小麦品种抗冻性正在降低,受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冻害影响潜力明显增加,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冰雪灾害影响,直接了影响小麦的生产。如果土壤温度升高,降雨量也发生变化,这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一方面增加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和土壤肥力下降,另一方面可能引起降雨时空格局的变化和极度干旱化,2009年我国北方小麦产区遭遇严重干旱以及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的严重干旱等,都对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另外,气候变化产生的暖冬现象对农作物病虫害安全越冬十分有利,将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加重。在温度偏高伴随阶段性干旱条件下,病虫害的种群世代数量呈上升趋势,繁殖数量倍增,往往造成病虫害的大发生[3]。这众多的因素可能导致未来无法生产出足够的肉类食品,强迫人类多吃素。作为一种应对策略,人们不妨主动顺应这种潮流,主动多吃素。


技术支持: 亿川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